《刺客信条:起源》个人评价

开始玩刺客信条系列已经很晚了,从Black Flag才开始,Ezio三部曲出了PS4重制版才补上了前作。当时被广袤的世界和精彩的海战惊艳到了。有人批评说这跟系列的剧情脱节,其实玩开放世界游戏剧情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有剧情固然是好,然而这又不是线形游戏,能在一个开放世界中自由探索才是最重要的。Black Flag之后当然购入了Unity,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初期的神奇bug已经没有了,但是体验真的很差, 主线都没耐心打完。就单说开宝箱的小游戏,这是得多恨玩家才设计出这么个东西。
2015年的Syndiate评价普遍是平庸,个人还是挺喜欢的。Black Flag和Untiy都有很麻烦的在线奖杯,要拿到白金很困难。Syndicate就去掉了不知所以的在线部分,白金就好拿多了。嗯,白金的难易度也是一个评价标准。
然后育碧就暂停了刺客信条系列的年货周期,而是用更多时间来重新挽回系列。看着Origins的宣传片就觉得很不错,早早就预购了。每次预购游戏都觉得是一次赌博,不管是不是大厂,是不是有名系列,是神作还是粪作真的只有发售了才知道。这次感觉是赌对了。
其实听说这次选的历史时期是古埃及,第一感觉是没有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革命中的巴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都非常有特点,有耳熟能详的名人。而古埃及是个已经被消灭的文明,一说也就是个金字塔。其实与其说选的是古埃及,不如说是古罗马。现在的西方文明是古希腊和罗马的精神延续,游戏中体现的是当时罗马人描绘的埃及。著名人物有庞培,凯撒,“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其实托勒密王朝还算真正的古埃及吗。
游戏本身可以说是博采众家之长,能看到很多游戏的影响, 有育碧自家的也有别家的。战斗系统像For Honor, UI像Destiny,任务系统像Witcher 3,天上飞的侦查鹰像Watch Dogs 2里的drone. 要说过去系列的痕迹,恐怕只有什么墙都可以爬的攀爬系统和信仰之跃了。过去的刺杀都是一击致命,现在如果级别远低于敌人的话只能造成巨大伤害,不能直接杀死。
以前还强调什么恢复记忆,同步率100%,感觉是束手束脚的感觉,好像有人在指导你必须这么做,拿奖杯也很麻烦。Origins就没有这个限制的感觉了。到了后期满级,拿着砍谁谁着火的传说级大宝剑,基本是无敌的,选择潜伏是因为能省一点时间。因为地图上需要清掉的地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做主线任务跑路的途中碰到的地点基本全清理掉了,然而结束后还有一半的地方没有涉足过。开始Siwa的第一个camp找treasure找了半天。有的藏的很隐蔽,藏在水下藏在山洞里,初期还要看一眼攻略,后来不管藏哪心里都有数了。清理地图得花了有20个小时,重复性很大,需要耐心。最后总游戏时间48小时,一般游玩也得45小时吧,40小时是很优化的玩法了。
在2017年能有这么一个好看又好玩的单人游戏体验很难得。现在的业界正在越来越远离传统意义上的大作。去年The Game Award去了现场,满心觉得Uncharted 4肯定是Game of the Year, 结果给了Overwatch. 结果还真的就是Game of the Year了,一年就凉了。而Uncharted4, 十年之后肯定还有人在玩。最近EA的Starwars Battlefront 2因为不公平的课金系统都招来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Origins里也有点鼓励额外课金的意思,但这是单人游戏啊。虽然有些问题,但是喜欢传统大作,RPG,难度不是很高的游戏的话,Origins应该是今年的不二之选了。

USC GE课程

尝试总结六门GE(General Education)的经验已经好几次了,每一次都是写着写着就跑题了,这次仅从个人感想出发。因为一门课的好坏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有人真心喜欢,有人就觉得很无聊。不少人就觉得理工科的学生上一些文科的课没什么用,但个人平时就喜欢看一些乱七八糟没用的东西,还是觉得这些课蛮有意思的。虽然是老GE系统,但是现在可选的课程基本还是那些。

Category 6 Social Issues: LING115 Language, Society, and Culture

这是入学第一学期上的,然后逢人就建议上这门课。这也跟个人兴趣有关,中学时代就很喜欢外语,通过看维基百科了解了一些语言学的皮毛。一说语言学大家都会想到原始印欧语或者Chomsky老爷子之类的理论语言学。但正如课程标题,这门课着重讲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会举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有趣。后面会讲到Sapir-Whorf hypothesis, 简单来说就是语言会影响认知的一个假说。受此影响专门去读了Benjamin Lee Whorf的原作。前一阵有一个科幻片Arrival(降临),片中女主角通过学习外星人的语言得到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这里应用的就是这个假说。读过的人自然马上就明白了。

讲这门课的professor也是一个亮点,Andrew Simpson是Linguistic Department的chair. 说的是很正的British English, 或者Queen’s English, BBC English, 这也是课程在讲方言部分会提到的。个人很喜欢听BrE,觉得AmE太土,可惜一直不会说。当时freshman不懂事还跑去问您会说几种语言,Simpson掰手指数数,大概13种?语言学家不等于会很多种外语,但是这两个人群的重合率很高。

Quiz和考试方面需要记的东西比较多,没有大essay, 有几个字数不多的assignment. 为一个虚构的国家选择官方语言,一部纪录片的观后感。还有个field trip project, 咱就跑到Little Tokyo调查日语去了。每周有短篇的reading,不过真心喜欢的话不会觉得是负担。

Category 5 Arts and Letters: ARTL100 Reading the Tale of Genji, and the Year 1000 in Japan

这门课应该已经绝版了,过去的GE5是seminar形式的小课。正如题目,课程内容就是研读源氏物语。读古典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更别说翻译到文化差异更大的英文。整个译本有1100多页,无数注释,还有简单的插图帮助理解。很惭愧根本没耐心读完这块砖头,也就看了一半左右,然后就搜索一些日文资料看,课上讨论蒙混过关。维基百科上每一贴都有写的很好的梗概(喂

全部作业就是写三个paper. 第一篇写前十贴的一个主题。从紫式部的写作目的出发,她的目的是教育宫中贵族女性如何做perfect wife. 第二贴箒木的雨夜对话讨论的是perfect wife的一些标准,这些标准分别反映到空蝉,夕顔,藤壺,当然还有本书女主角,紫的身上。第二篇分析一个角色,分析的是光源氏的基友頭中将。早期他是光源氏的密友,对光源氏的择偶标准有影响,光源氏被流放到須磨的时候还去看望过他。但是后期就成了政敌,还影响到了下一代的关系,最后还是重归于好,这个角色的存在意义就是衬托光源氏。最后一篇随便选topic,现代文化里说光源氏是个萝莉控,其实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的价值观。从源氏物语里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如桐壷这个角色就受到长恨歌中杨贵妃的直接影响,另外佛教元素在书中也占很大比例。

Joan Piggott如果看Rate My Professor的话评价太差了,确实比较严格,记得她说过4 unit的课就应该每周花8小时,你们怎么都不读reading.要单独去office hour谈essay, 老太太还问名字的汉字怎么写,聊了聊汉字的含义。授课可能差一点,但可是真正一辈子研究古代日本的老学究。

Category 2 Global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EALC110 East Asian Humanities: The Great Tradition

这个是本来想选专业课抢不到,只好选个GE了。选的是感觉上最简单的东亚文化。说是东亚,其实基本都是在讲古代中国,朝鲜日本只是提一下。活用中学历史和语文知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史记,楚辞,佛教,朱熹新儒学,一说都知道。Reading方面倒不是读英译的论语,都是分析性的文章。

作业有两个paper, midterm和final是short essay. 第一篇写的对比儒家和法家,两种思想对统治者的影响,结果TA说你这没有thesis. 因为是大课所以体验很大程度跟TA有关。第二篇就扯个thesis, 要正确看待历史的作用,两个好处一个坏处,历史能帮助理解社会,举例孔子都说历史很重要,贾谊的过秦论对后世帝王都有影响。历史还促进了文化的形成,举例荆轲刺秦王,出了个成语“图穷匕见”,这一个词背后就有这么长的故事。一个坏处是古代的价值观跟现代不一样,比如荆轲在现代的话就是杀人犯,但是我们要欣赏他的品质。最后in a nutshell,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没错,就是蹩脚的高中作文。

George Hayden在Rate My Professor上评价也不怎么高,说话没调,很容易睡着。Grading全看TA,然而没有Rate My TA,只能碰运气。

Category 1 Western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CLAS 320 Diversity and the Classical Western Tradition

一说要学习西方文化就觉得好像挺难,其实GE水平的东西也不需要特别深刻的理解。找了个评价还算可以的Daniel Richter,讲课没有固定结构,想到啥说啥。有趣的是上课前一定要在THH一层的自贩机买一瓶可乐,有一次自贩机坏了抱怨了半天。

西方传统文化当然是从古希腊开始,赫西俄德的《神谱》,希罗多德的《历史》之类的。也就亚里士多德比较熟悉,仔细读了《政治学》的一部分。第一篇paper把他批判一番,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还有奴隶,有文明人和野蛮人之分,女性根本没有地位,他的说法在当时是正确的的,但是他这种基因决定论在现在来看太落后了。后半部分直接跳到莎士比亚,趁机精读了一下《威尼斯商人》和《奥赛罗》。莎士比亚的英语肯定是看着别扭,慢慢看还是能看懂的。第二篇paper又把莎士比亚批判一番,夏洛克活该受罪就因为他是犹太人,安东尼奥也巴萨尼奥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人,到期不还钱还有理了,基本就是在为夏洛克翻盘。但是因为莎士比亚的target audience是那些英国贵族,所以剧情就偏向两个基督教徒,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简直就是racist. 总之GE的paper就围绕着种族歧视,男女平等之类的批判一番就没差了。

Category 3 Scientific Inquiry: GEOL241 Energy Systems

这个category是给文科生上的理科课,工科的话其实可以再选一个文科来上,不过还是免了吧。化石燃料怎么形成的,核电是什么原理,这种水平的一般常识。Lab都是一群学商科的在那穿lab coat自拍。Joshua West评价很高,想拿个easy A选这个就没错了。

Category 4 Scie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PHYS151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I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这门课是专业要求的,必须上。General CS不用上这个,但是其它Viterbi专业很多都必上这门课。内容是运动的描述、牛顿定律、动量守恒、重力等等,也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最后一部分热力学是高中没学过的。看上去没有压力,其实不能轻敌。要是高中的自己算个平抛运动啥的还不跟玩儿一样,但是三年没摸过了再做这些东西还真不一定能做对。米国的课本题目都爱用很实际的数字,不像高中的题目都是编好的,最后正好是25开个根号是5这样感觉。但是151的考试很有特点,完全是字母运算,一个数字没有,所以答案可以弄得很长很长。感觉freshman上这个更好,趁高中的内容还没有忘光。

 

特典:LING115笔记中文版

语言与社会笔记中文版

第一单元 语言、方言和变种
什么是一种“语言”?
假设1:使用同一套词汇、语法系统和发音规则便是一种语言
不成立,因为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不完全相同,而不是每个人都说一种语言。
举例: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上不同 gas – petrol
语法上不同 dive: dove – dived sneak: snuck – sneaked
发音上不同:data tomato schedule

假设2:如果两个人交流能互相理解就是同一种语言,不能互相理解就不是同一种语言
不成立,有很多反例。
1.能互相理解,但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
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语、瑞典语和丹麦语
②印地语和乌尔都语
③在德国和荷兰边境的德语和荷兰语
2.不能互相理解,但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天朝的普通话、广东话(粤语)、台湾话(闽南语)、上海话(吴语)

结论:语言并不能单纯从语言学角度来区分,受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影响
1.欧洲东南部的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和波斯尼亚语实际上是互通的。在1954年之前只有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1954年南斯拉夫统一后并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作为官方语言。1990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分裂成三种语言。
2.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在语音上是互通的,印地语使用天城文书写,乌尔都语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在19世纪两个名称同指一种语言。20世纪从英国独立时因为政党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划分,后来形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两种语言在日常用语方面相当接近,只是在正式场合使用时因印地语多从梵语借词,乌尔都语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而有略微的差异。
3.挪威在19世纪从丹麦独立,挪威语和丹麦语是互通的。但是区分成两种语言。
4.汉语的各种方言是不互通的。但是因为共享历史和文化,同用汉字书写系统,ZF希望和谐统一所以被当作方言对待。

一个语音变种是怎么成为一种“语言”的?
第一步:一个变种被认为是语言
1.人为选择
“一种拥有陆军和海军的方言就是一种语言”,拥有权力的一部分人所说的语音便是语言,其它便是方言。
举例:①标准日语来源于20世纪初期江户的山の手地区(现东京西部)
②印度尼西亚语是在20世纪中期从荷兰独立时人为选择的一种标准化的马来语(苏门答腊岛北部)
2.自然选择
当一个特定群体变得越来越有权力的时候,他们所说的变种就成了语言
举例:①标准英语来源于牛津-剑桥-伦敦的三角形权力中心地带,于18世纪标准化
②标准法语来源于17世纪的巴黎附近地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18世纪末)强制推广
第二步:标准化
①建立语法的描述
②建立词典
③书写形式的建立或进一步发展
④文学的发展
⑤词汇量的扩展

变化的结果(影响)
①统一人口(政治目的)
②赋予说标准语的人声望和社会地位
③成为一种语言模版,其它变种被视为非标准

认知:人们是否认为他们说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
消极因素
1.几种语言的混合的变种通常不被视为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举例:新加坡式英语基于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被新加坡人广泛使用,但不被认为是一种语言。ZF推广标准英语。
[属于pidgin/creoles.皮钦语(混杂语言)/克里奥尔语(归融语)]
2.没有发展成熟的词汇量
积极因素
1.历史上长期附着某个变种
举例:藏语
2.政治自治权
举例:俄语/乌克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印地语/乌尔都语

什么是方言?
一个不给视为语言而与某个语言有关的变种就是方言。
举例:意大利语的威尼斯方言、米兰方言、西西里方言、那不勒斯方言。
1.方言是描述关系的
区分于孤立语言:与其它语言都不相关的语言
举例:①日语:西方传来说(与阿尔泰语系语法[黏着语]类似),南方传来说(与南岛语系部分词汇类似),南印度传来说(部分词汇类似[泰米尔语])
②巴斯克语(使用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不属于印欧语系
2.方言通常与特定地理区域相关
3.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也可能不是互通的
举例:汉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
4.①发音区别:butter bitter better 英式t 美式近似于d
②语法区别:I see him. 英格兰北部:I sees him.
③词汇区别:hit – nang(英格兰西南部)
5.区域性的方言通常不如标准语的地位高

方言地理学家从词汇、发音和语法来划定等语线(isogloss)。
举例:英格兰西南部方言
英国只有此地区的r发音:car bar farm
元音发音不同:my:moi buy:boi
词汇不同:hit – nang, we – us(发音uz), were – was
Las noit us was in moi car: Last night we were in my car
Nang ee on ee ed or eave ee in ee edge: Hit him on his head or throw him in the hedge. (he/him/his=he, heave=throw,词首的h脱落)

通常明显的等语线都伴有显著的地理障碍,反之则有方言连续体现象。
举例:①从维也纳(奥地利,德语)旅行到阿姆斯特丹(荷兰,荷兰语),每经过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些方言的变化,最终可以在阿姆斯特丹无障碍交流。如果直接从维也纳直接飞到阿姆斯特丹则不能。
②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波兰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俄语。捷克语和俄语则有显著差异。

非区域性方言
1.宗教性
举例:在巴格达,穆斯林、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说不同的阿拉伯语方言
2.社会性
举例: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战士)、吠舍(农民)、首陀罗(工匠)。每个种姓讲不同的印地语、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孟加拉语等印度语言的方言。
3.种族性
举例:①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AAVE)
②不同地方来的移民:纽约的意大利移民和波兰移民说不同的英语方言

其它说话方式
风格:社会地位、关系远近决定正式/非正式语言风格
领域(register):特定职业的说话风格
举例:①体育评论员:赛马比赛接近终点时语速极快,足球比赛进球时大声呼喊
②拍卖官:大宗商品,比如牲畜、烟草[Youtube视频]
③日本的电梯小姐:声调高
④商业广告:开始慢慢介绍药品的好处,后快速说副作用

复习
说话的方式
1. 语言
2. 方言
3. 风格
4. 领域

选择说话方式的因素
1. 人物:谁对谁说
2. 内容:谈话的主题
3. 地点:在哪里说
4. 目的:①信息指代②影响性目的

1.关系远近 朋友/家人→陌生人 关系越远越正式
在某些语言中会影响代词的选择:tú – usted (西班牙语) tu – vous (法语) du – sie (德语)
2.权力(相对社会地位)
皇室成员→总统→宗教领袖→公司老板→工厂工人…小孩
在日语和韩语中会影响词尾变化
矛盾:有时两人关系很近,权力差别却很大
比如孙子对爷爷说话,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语言方式选择
在《国王的演讲》一片中,国王和理疗师关系很近,地位差别却很大
3. 礼节
①在法庭中和做礼拜的地点通常使用正式语言
②书面语言比口语正式
4.① 信息指代性的交流:传递信息
新闻、天气预报很正式
②影响性目的:维持人际关系,没有实质内容
闲聊:在英国人们能无休止地谈论天气
问候:无意义的问题 你吃了吗(广东话),你去过哪里(泰语),What’s up? Hey Dude. (美国)

第二单元:双层语言和语言切换(Diglossia and Code-switching)
双层语言:在同一区域内通行多种语言
在北挪威地区有两种形式的挪威语:Ranamal、Bokmal(书面挪威语)
一个南非青年会说茨瓦纳语、祖鲁语、塞索托语、英语、南非语(南非荷兰语)、南非塔尔语
民主刚果:如果是好朋友,说Indoubil
如果不是好朋友,是友好部落的人,在正式场合说正式Shi,非正式场合说非正式Shi
如果不是友好部落的人,在正式场合说标准斯瓦西里语,非正式场合说Kingwana

双层语言的特点
1. 两种不同的变种在同一人群中使用
2. 每个变种有不同的功能
3. H(高威望变种)不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
4. L(低威望变种)从家庭中学习,H从学校中学习
5. L通常没有词典和语法表述
6. H通常有更复杂的文字结构
举例
1. 瑞士的官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
在德语区,H:标准德语 L:瑞士德语
2. 讲阿拉伯语的国家
H:古典阿拉伯语 L:各国的口语形式
从《古兰经》成书的7世界开始,阿拉伯语的书写形式就被固定下来,现在古典阿拉伯语也称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odern Standard Arabic, MSA),所有书写形式全部使用MSA
随着阿拉伯征服北非和中东,阿拉伯语和科普特语、柏柏尔语、西班牙语、法语等接触,形成了各地方言
人们认为H是优美的有逻辑性的清晰的
3.希腊
H: Katharevousa希腊语 L:Dhimotiki希腊语
希腊长久以来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其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使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书写。1832年独立时曾有三种国语提案
①D希腊语:雅典附近的希腊语,被左翼支持
②K希腊语:净化后的希腊语,被右翼支持
③古希腊语
4. 海地
H:标准法语L:海地归融话

双层语言的拓展:不是变种,而是不同的语言
巴拉圭:H西班牙语L瓜拉尼语
中世纪欧洲:H拉丁语L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

巴拉圭:西班牙语是官方语言,瓜拉尼语是国语
①上层社会:男性爱用瓜拉尼语显示关系亲近,女性爱用西班牙语显示教育程度
②海外旅行:巴拉圭人之间爱用瓜拉尼语以显示亲近
③对爷爷辈:瓜拉尼语
④法庭:以西班牙语开始,常常切换到瓜拉尼语
⑤酒喝的越醉越爱说西班牙语(更具有攻击性)

在宗教或文学上,人们认为H比L积极。在表达情感上,人们认为L比H积极。
双层语言只能形容社会,不能形容个人。
双层语言也可以是标准语和方言。比如普通话和粤语、闽南语、吴语。

语言切换:一个会话中在两种语言中切换
第0级:整句话切换
①在新西兰,英语/毛利语
用毛利语问候来表现关系亲近,但说话者可能只会用毛利语打招呼
②在挪威,一个人到税务所办事,办事员是他的朋友。对话以Ranamal开始寒暄家庭问题,然后切换到Bokmal讨论税务表格
第1级:句外切换“插入标签(tag intersection)”
在句首或句尾插入一小段,如;I’m going to take the car now,大丈夫だろう(英语/日语)
第2级:句中切换,在不同从句中。
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English y termino en español.(英语/西班牙语)
第3级:句中切换,在从句中。“语言混合(code-mixing)”
我们昨天去看的movie was really amazing!(汉语/英语)
B.C.に行く時、飛行機で読もうと思ったから、I bought it. I haven’t finish it yet, and it’s hard, because Iなんか、もう本なんか読むとcover to cover読まなかったら, if I stopだけで, I forget the story. One week later, 読んだら, I’ve got to go back.(日语/英语)
Por eso cada, you know it’s nothing to be proud of, porque yo no estoy proud of it, as a matter of fact I hate it, pero viene Vierne y Sabado yo estoy tu me ve haci a mi, sola with a, aquí solita, a veces que Frankie me deja you know a stick or something…(西班牙语/英语)

区别:借词(borrowing)和语言切换
Tomorrow, I am going to go to Paris.
如果Paris按英文发音(pa-ri-s)便是借词,如果按法语发音(ba-hi)便是语言切换

句中切换的两种模式:插入式和转换式
插入式:一种语言为主,插入另一种语言的单词
それだから、anyway, あそこでsmoked salmon買ったのよ。(日语为主,插入英语单词)
转换式:一种语言完全转换到另一种语言

语言切换的动机
1. 展示个人地位
2. 说话风格
3. 两种语言掌握情况不同(不平衡双语者 unbalanced bilinguals)

表示关系亲近
①第二代日裔美国人(以表示是同一世代)
②在纽约的波多黎各人(每个聚居地都略有不同)
③新西兰(用毛利语打招呼)
④韩裔日本人(用朝鲜语打招呼,第三代)
显示复杂的个人身份
⑤新几内亚的政治家(当地语言Buang、国语Tok Pisin[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和英语)
⑥台湾北部的政治家到南部时经常会讲台语
显示社会距离、表达愤怒
⑦说广西方言粤语来表达愤怒
⑧在匈牙利,母亲教育孩子用德语(德语是学校所学的语言,孩子可能甚至不懂德语)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通行斯瓦西里语(银行、邮局、公共交通)、英语(教育、政府)和当地部落语言(同部落的家人和朋友)(P15对话
在特定场合期望听到的语言称为非标记语言(unmarked language),其它语言成为标记语言(marked language)

在语言选择上会出现
1.抗拒感(divergence)
①加拿大,英语/法语(P19对话
②台湾,普通话/台语(P18对话
2.亲和感(convergence)
美国人去澳大利亚留学,学会了当地的英语方言

对于语言切换的态度
1.使用人口 大-积极 小-消极
2.使用者年龄 年轻-积极 年老-消极
3.两种语言的能力 高-积极 低-消极

第三单元:语言保持、语言变迁和少数人群中的语言消失
形成模式
1. 少数人群移民到多数人群中
2. 少数人群被多数人群包围(美洲原住民、澳大利亚原住民)
3. 因政治、军事原因重新划分领土

如移民到美国的柬埔寨人、移民到日本的韩国人
第一代:只会原语言(heritage/ancestral language),学会当地多数人群的基本生存语言
第二代:双语
第三代:多用当地多数人群的语言,可能不会原语言

语言迁移的原因
1.经济原因
①墨西哥人:萨波特克语→西班牙语
②上瓦特由匈牙利划到奥地利,当地人在学校和工作场合中开始讲德语
2.社会压力:融入多数人群中的压力
3.政治压力:多数人群强制少数人群
①法国大革命中推广标准法语
②20世纪时西班牙推广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
③日本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殖民统治时推广日语
④缺少保持和继承语言的动力
5.人口分布:城市中的语言变迁比乡村快
宾夕法尼亚州的阿米什人说德语
6.人口数量:人口越多越有利于保持语言
洛杉矶的韩国城、旧金山的华裔人群(粤语)、橙县的威斯敏斯特和加登格罗夫的越南裔人群
7.通婚:子代通常学会当地多数语言
8.学校的影响
20世纪初美国的印第安人的孩子会强制上寄宿学校学习英语,禁止说母语

1.韩裔美国人
第一波移民:20世纪初很多韩国男性移民到夏威夷并通婚,朝鲜语没能传承下来。
第二波移民:1960年代很多韩国人移民到美国本土。和第一波前来谋生的移民不同,他们通常受过教育。朝鲜语传承下来。

2.拉美裔美国人
现在占总人口的12.5%,在2050年可能占到25%
有60%在西南地区(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科罗拉多)
洛杉矶县有37%拉美裔 50%不是在美国出生的(加利福尼亚居民中1/4不是美国出生的
虽然人口众多,多数人会讲英语,并有语言变迁现象

区分语言变迁和语言灭绝
语言变迁:如果韩裔日本人都不会说朝鲜语了,不代表朝鲜语灭绝,因为朝鲜语在世界其它地方仍被广泛使用。
语言灭绝:如果日本的阿伊努人(虾夷人)不会说阿伊努语了,北美的赫必族印第安人不会说赫必语了,则代表语言灭绝

语言变迁的现状/趋势
不能单纯按使用者人数来计算。比如布列塔尼亚语,现在有20万人使用,但是1905年曾有150万人使用。按这个趋势会很快消失。所以如果以20万人为标准的话
全世界大概有6000种语言,按60亿人口计算
母语者超过1亿的八个“超级语言”
汉语普通话、西班牙语、英语、孟加拉语、印地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
总人数25亿
说人数排名前20的母语者有32亿
而使用者少于10人的语言200种
100人1000种
1000人1500种
10000人3000种
200000人4000种 占所有语言的2/3

濒危语言(moribund):不能传承到下一代的语言
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85岁以上有60%用某种印第安语交谈,40岁有30%
187种印第安语种有80%濒危,澳大利亚250种原住民语言种有90%会在本世纪消失
在移民之前,加州有98种印第安语
18世纪有30万原住民,1845年15万,1900年2万
45种已经消失,36种只有部分老人使用,17种有1-5个使用者
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速度迅猛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丢失

如何抢救濒危语言
1.语言档案编制
①在濒危语言消失之前记录下来
②帮助语言复兴
2.语言复兴
①引起对语言消失的关注
②词典、语法描述和教科书的创建和使用
③为语言争取政府认可

第四代现象
第四代通常有经济稳定性,这是第一代和第二代不具有的。他们可能想了解自己的原语言。

语言复兴的成功例子:威尔士语
18世纪2/3的威尔士人口使用威尔士语
1980年代有2/3的人使用威尔士语
1993年政府采取了“威尔士语行动”,所有政府部门使用双语
政府→公司→学校→流行文化

第四单元:国家语言和语言计划
标准语:任何经过标准化的语言(标准英语、标准法语等)
通用语(lingua franca):在不同语言使用者中充当沟通手段的语言(英语[世界]、俄语[前苏联地区]、斯瓦西里语[东非]、普通话[天朝+台湾]、印度尼西亚语[印度尼西亚])
广泛交流语(Language of Wider Communication, LWC):有非常广泛国际用途的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国家语言(National Language):作为国家的一个象征,象征性。为了统一人口。
官方语言(Official Language):应用在生活的某些方面,实用性。
1.地区限制:全国范围或某个区域(省、州)
新墨西哥州(西班牙语+英语)夏威夷州(夏威夷语+英语)
2.领域限制:教育、法律、政府
也有国家语言和官方语言相同的情况,“国家官方语言”(national-official langauge)

巴拉圭 NL:瓜拉尼语 OL:西班牙语
坦桑尼亚 NL:斯瓦西里语 OL:斯瓦西里语、英语
民主刚果 NL:斯瓦西里语、林加拉语、刚果语、Tshiluba OL:法语
新加坡 NL:马来语 OL:马来语、普通话、泰米尔语、英语

语言政策
1.官方单语化
推广一种NL/OL(日本、法国等)
2.多语化
推广多种语言作为NL/OL
新加坡4 瑞士4 南非11 印度22
3.语言/文化同化
施加压力接受某种语言/文化而放弃其它语言/文化
日本19世纪对爱奴人的同化政策

①国家语言是国家独立时强调国家性的需要
坦桑尼亚:斯瓦西里语 巴基斯坦:乌尔都语(OL英语) 以色列:希伯来语 马来西亚:马来语(OL英语)
②有时很难选择一种国家语言
印度1947年独立时有38%人口说印地语,但是推广作为国家语言失败
人口(百万) 语言
喀麦隆 16 250
苏丹 28 140
尼日利亚 140 400+
坦桑尼亚 60 200
③宪法中没有写明官方语言或国家语言
美国 英国

多个国家语言:不再有象征意义
多个官方语言:成本增加
加拿大 法语人口28% 英语人口45% 移民27%
魁北克省从法国交给英国,农村地区人口主要说法语,英语人口占据城镇
20世纪末期法语中产阶级兴起
1969年官方语言方案,英语和法语都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全国双语人口10%,魁北克60%
1977年魁北克省官方单语化
1995年全民公决 同意独立49.5% 不同意独立50.5%

有复杂民族语言成分的国家①殖民②移民潮
菲律宾1946年独立
他加禄语12m宿务语10m Llocano 5m
领导阶层多来自他加禄语人口,把他加禄语改名“菲律宾语”推广没有成功
印度尼西亚1948年成立
领导阶层来自爪哇语人口,马来语只是苏门答腊岛上少数人口使用。但其长期有通用语作用,改良后成功推广为印度尼西亚语

语言计划
1.状态计划:选择一种语言作为特殊用途
2.语料计划:①编纂a语法描述b词典c书写形式(罗马字母、阿拉伯字母、西里尔字母、汉字等)②词汇扩充
3.落实a教育b广播电视c积极刺激d消极不鼓励(惩罚/宣传)
4.赢取认同:鼓励人们以新的OL/NL为荣,认为它地位高

NL的实际目的
1.统一作用:提供平等机会
2.分离作用:同周边国家分开
3.地位作用
4.作为标准

坦桑尼亚 德国→英国→1961独立
60m人口 200多部落
英语是官方语言,不能作为国家语言
选择斯瓦西里语的好处
1.已经作为通用语在使用
2.是一种班图语,坦桑尼亚95%语言属于班图语
3.已经被殖民者编纂过
4.态度积极
a.与独立运动有关
b.被视为高级语言(第一任总统把莎士比亚翻译成斯瓦西里语)
c.种族上中立
分离作用:周边国家也使用斯瓦西里语,但是坦桑尼亚人认为他们说得正宗

挪威:1814年独立
1.乡村地区通行各种挪威语方言,后来混合为Leenosmal→Nynorsk
2.城市地区/上流阶层使用挪威方言的丹麦语,Riksmal→Bokmal
1985年两种挪威语都成为官方语言,但是每一种都没有成功赢得认同

造新词的三种方式
1.从其它语言借词
英语50%词汇来自法语/拉丁语/希腊语
日本語和한국어60%词汇来自汉语
日语外来语:コンピュータ、エレベーター、テレビ、ビデオetc
2.赋予老词新的意义
豪萨语(西非):宫廷中的信使→驻外大使
3.已有词的新组合
豪萨语:上方的交通工具,秃鹫的降落→直升机
毛利语:灵魂的声音→收音机

可能从已死亡语言中借词:印地语(梵语)
国家主义的国家会多采用2和3的方式
日本在1930-1940年的国家主义:ハイキング→遠足 ベースボール→野球
纯化:Kathabevonsa希腊语,北朝鲜[文化语]
语言保护主义:法语中引入le weekend, le sandwich, le drugstore等词汇遭到某些人反对

土耳其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目标:创建新的现代化中立化的国家,从中东分离出去面向欧洲
1.控制书写: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
2.控制词汇:1928/29年,去掉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借词
“阳光语言理论”:认为欧洲语言起源于土耳其语,所以引入bioloji, teleton, telezyon等词只是“取回”

第五单元:英语作为全球语言
1.为什么人们称英语为全球语言
英语不是L1(第一语言)者最多的语言,西班牙语是20多个国家人口的第一语言
①L1+L2的数量很多:2000年,20%世界人口(1.5b)有接近母语/非常流利的英语能力
②全球分布
内圈(L1):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外圈(L2):前英国殖民地,存在显著,经常作为官方语言。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日利亚
5%印度人口(40m)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是第三多的英语人口(美国>英国>印度)
拓展圈(L2):历史上英语没有长期存在。俄罗斯、天朝
③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2.英语怎样成为全球语言
①17世纪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
18世纪殖民北美洲
19世纪加勒比地区、南亚、东南亚、非洲
②19世纪工业革命的中心在英国,加强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③20世界美国成为主要经济力量
④国际组织的出现:国联、北约、联合国、欧盟、欧佩克、东盟
⑤1945年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a.印刷和出版技术的进步,增强书籍和报纸的流通 80%的科技文献用英语出版
b.1950-1970短波收音机,VOA、BBC甚至在Radio Moscow用英语广播
c.电影工业(好莱坞)
d.流行音乐:甲壳虫、猫王、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
e.航空旅行的增多:商务、旅游,需要通用语
f.计算机互联网
3.全球语言的坏处
①英语(作为全球语言)一般不是语言灭绝的主要原因,当地主要语言才是
②对L1使用者的消极影响:不再学习其它语言
美国911之后开始重视外语教学
4.英语是否会失去全球地位
①对英语可能排斥
语言有实用价值和象征价值。新加坡因英语的实用价值取得成功,而ZF担心其象征价值(西方文化)有不良影响。如果象征价值的影响超过实用价值,可能排斥英语。
②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国家在经济上不太可能超过英语国家
汉语:不太可能成为全球语言a.使用人口集中b.语言系统和书写系统比较复杂
③新科技取代语言学习
机器翻译(文字输入、语音输入)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
④英语在世界不同地区失去互通能力
“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
如拉丁语发展成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不互通的语言
在10年内L2使用者将超过L1使用者
在50年内L2使用者比L1使用者多50%
a.发音
英式/美式 –t- (t/d) 重音在后/重音在前
现在有专门的发音训练教练
b.词汇
bathroom(主要强调洗浴功能/可以单指马桶)
pants(内裤[trousers]/裤子)
fall([autumn]/口语书面都广泛使用)
swimming costume/swimming suit, trunks, bathing suit
c.语法
Cockney Rhyming Slang(考克尼韵律俚语)
把一个词替换成一个词组,第二个词和原词的韵律一样,然后只保留第一个词
I’m just going down the stairs
Stairs= apples and pears=apples
=I’m just going down the apples.

未来对英语的影响
①英语的“所有权”
1960年代刚独立时的亚非国家对英语多持消极态度
现在英语被视为是有当地变种的国际语言
②创新
③写作:更多L2使用者使用英语写作

第六单元: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Pidgins and Creoles)
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交流时出现的新语言
夏威夷皮钦英语:英语+汉语+日语+葡萄牙语+他加禄语
一种语言的使用者通常比其它语言使用者更有权力
19世纪很多外国工人来到夏威夷的种植园工作
老板/种植园主:英语“高阶语言”(superstrate languages)(通常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中的一种)
工人(汉语、日语、葡萄牙语、他加禄语)“低阶语言”(substrate language)
老板和工人的交流为“纵向交流”(vertical contact) 工人之间的交流为横向交流(horizontal contact) 横向交流多于纵向交流
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一般出现的情况
1.种植园(↑)
2.加勒比地区和美国南部的奴隶群体
3.交易(西非和东南亚)
4. Chinook Jargon曾经是美洲原住民的交易语言
5.在战争时作为外国驻军和当地居民的交流语言
Tok Pisin(巴布新几内亚)
Kamtok(喀麦隆)
Bazaar Malay(马来半岛)
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的发展过程
皮钦语早期:少量词汇,没有语法,没有固定词序
皮钦语后期:词汇量增长,有固定词序,SVO语法(即使高阶语言不是SVO)
创造方法
1.减少:Jim did not go to the market→ Jim not go market
2.简化:am, are, is:→is el, la→el
3.语音融合:the, this, that→d thin, thing→t “dis ting”
词汇增长后只有200~300词,但是能被巧妙利用来创造新词
1.一词多义(polymesy)
hia(hear):hear, know, sense
2.一词多性
bad: adj. Tu bad pikin (Two bad Children)
n. We no laik dis kain bad. (We not like this kind badness)
adv. A laikim bad. (I like him badly.)
3.激化意义
big→enormous 不用enormous,重复(reduplication)成bigbig
look→stare lukluk
4.语法性词汇减少
Tok Pisin中只有两个介词:bilong(belong):of 和 long:所有其它介词
5.组合:通过组合旧词创造新词
big ai(eye)=greedy drai(dry) ai=brave
krai(cry) dai(dir)=funeral for a young person who is not expected to die.
chop dai=funeral for a older person who has lived a satisfying life, so lots of food are made(chopped) to celebrate.
gras bilong fes “grass of face”=beard
gras antap long ai=eyebrow
gras bilong hed=hair
皮钦语阶段都是作为L2使用,下一代则作为L1使用,成为克里奥尔语
1.词汇量的进一步增长
经常使用老词:musket(gun),rascal(thug)
经常出现葡萄牙语语源的词,尽管与葡萄牙语没有交集[謎です☆]:pikin(child, small)
2.新的语法词(时和体)
baimbai (by and by) yu go = you will go
3.量词的出现
pela(fellow): Tu pela dokter(Two docters)
Tu pela mari(Two women)
4.有含义的后缀
bikim: make something big
daunin:down
nogutim:make something no good=break something
5.词汇简化
bilong dem(belong them)→blom(their)
baimbai→bambai→bai→ Yu ba go.

结果1:标准化
Tok Pisin(巴布新几内亚)
Krio(塞拉利昂[西非])
结果2:稳定双层语言
海地H标准法语 L海地克里奥尔语
结果3:去克里奥尔化
克里奥尔语越来越接近作为基础的标准语,后被认为是标准语的一种方言
①牙买加克里奥尔语(基于英语)
I told him: Mi tell e→a tell e→ I tell e→I tol’ im
②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AAVE)
结果4:重克里奥尔化
在1960/70年代,英国的第2代和第3代牙买加人开始为社会原因(显示个人身份)重新使用克里奥尔语

克里奥尔语的三大不可思议
1.为什么在世界各处发展的皮钦语/克里奥尔语都在语言学角度上类似?
2.儿童是如何把皮钦语发展成复杂的克里奥尔语的?
3.为什么在很多与葡萄牙语不相关的皮钦语中出现了葡萄牙语词汇?
假设1:高阶语言的使用者刻意简化语言来创造克里奥尔语(不成立)
假设2:单一基因起源论(Monogenetic Origin Hypothesis)
所有皮钦语/克里奥尔语有同一个起源语言
Sabir(中世纪时期地中海地区的一种航海交易通用语)
词汇重构(relexification):保留一种语言的语法,把所有词汇替换成另一种语言
a.Saramaccan(苏里南[南美])原高阶语言是葡萄牙语,后由英国统治。英语词汇取代了葡萄牙语词汇。
b.澳大利亚的入组语言(initiation language):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用新词把部落语言中的部分词汇替换掉,形成一种秘密语言。
c.英国的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是个低能特才(idiot savant),能“说”15种语言。语言学家研究发现他只是把其它语言的词汇替换到英语语法中。
假设3:全人类都只能硬件性地学习一种语言
固有性论(Innateness Hypothesis)
在所有人类语言中存在一个通用法则:通用语法(universal grammar)
人类语言和其它物种的沟通方式很不同
a.巨大的词汇量
b.丰富的组合系统(语法)
c.具有创造性
关键时期论(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人只有在儿童时期才能有效利用大脑中的这一部分(创造语言)

尼加拉瓜1980年引入手语,后同样形成了皮钦语手语

 

再谈学日语这件事

0.序

上次谈日语学习经历还是2012年考完N1之后。其实考N1之前是最简单的部分,因为有能力考的级别做指引,有很多课本和资料做参考。然而N1只能算是入门,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且这之后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来提高水平了。当然所有语言的学习都是无止境的,即使是母语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现在日语的普及率是越来越高,本人的感觉是人人都会,完全是lingua franca. 碰上个兴趣相投的同龄人,不管是中国人,台湾人,还是美国人,基本可以默认对方会日语,掌握到母语水平的人也太多了。如何学习也是个很大的话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法。经常看见有大神说看看动画就会了,看动画当然有帮助,但是渣渣这种笨人还是相信要很传统地读课本做练习来学习基础。日语对于中文母语来说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外语了,从0到流利两年时间足够了,如果全日制学的话0到N1半年就可以做到。

1.能力考

上面提过N1是一个入门标准,在准备能力考的过程中就能打下基础。JLPT是公认的最简单的语言考试了,全是选择题,不会考察口语和写作,所以含金量也有待商榷。不过一般N1能考满分的人已经超过入门级别了。从自学的角度来说每个级别能帮助衡量自己的水平,是个很好的辅助工具。能力考之外的考试也有,不过能力考的另一个好处是几乎全世界哪里都可以考。

从入门到N1有很多教材可以选择,其实不管选哪个最终内容都是那些。重要的是找到看着顺眼的那一款。新标日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时备考N1的时候新标日高级还没出,后来买来看看发现也就是N1那些语法。

2.阅读

即使是标日高级,课文还是很有“课文”那种编出来用来教育的感觉,而真正的语言写出来是用来传达信息的。脱离课文刚开始看实际内容肯定是磕磕绊绊的感觉。其实日文阅读起来很有节奏,速读起来抓取信息的效率也很高,多读就能感受到这种节奏。汉字或片假名写成的名词可以看作是主体,然后动词一变化正好结束或跟下个句子接起来。说起来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三种书写系统很麻烦,但是这样就算不加任何空格也能自然地把句子在视觉上分成几个部分,速读的时候很容易就看到了重要内容。

个人经验来说刚开始是啃了十卷魔法禁书目录,然后就越读越快了。轻小说也能分出更近口语还是更近书面语,想看简单的话就去看一些龙傲天起点文那一类的,「精霊使いの剣舞」「新妹魔王の契約者」之类的,很简单,读快了一天看五卷不费劲。有名作者写的就算口语和书面语掺半吧,伏见老贼、平坂老贼、渡航老贼之流。至于西尾维新,能不能叫轻小说都值得讨论了。

轻小说以外non-fiction方面经常爱看一些批判社会的东西,成了两个极端,一边是没有营养的口水文,一边是右翼老头子在那唉声叹气。逛过书店的同学肯定看到过一排一排的池上彰,开始还挺喜欢,看多了就觉得这种科普水平的分析比较浅显了。近现代文学当然也可以看了,可以从有名的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之类的入手。就算是文学大家也不是每部作品都有翻译,比如司马辽太郎最有名的是他的历史小说,其实他还写过40多卷的旅行散文「街道をゆく」,其中资料的详细程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明治维新以前的东西就可以算是古文了,要想看懂源氏物语或枕草子的原文,那就需要专门学习古文。跟中文的古文一样,其中有很多时代特有的官阶和物品的名称之类的,就算是翻译成现代文也需要长长的注释。懂一点古文常识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日本的高中会教这些东西。流行文化中也会出现,比如常见的百人一首。

3.汉字

汉字是中文母语者优势最大的一项,就算从来没学过日语的人也可以看汉字猜个大概意思,紧急情况下可以祭出笔谈这个很神奇的沟通方法。在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前,文言文或汉文是汉字文化圈的共通语,中国人和日本人朝鲜人笔谈就不用说了,日本人和越南人都可以汉字笔谈,甚是有趣。

当然汉字有很多异体字,而且二战之后共产中国和日本交流断绝,两国分别从正体字进行了汉字简化。总体来说日文汉字简化的程度要小一点,所以学过正体汉字的话难度会小一点。有的小地方很容易写错。比如「凉」和「涼」,一个是两点水一个是三点水。再比如「别」和「別」,左下的力不能出头。这种需要注意的小地方很多。

比起写字,读音是个更头疼的问题。中文汉字读音基本是固定的,多音字算是个别现象,而日文中只有一个读音的汉字才是个别现象。大家都知道单字有基本的训读音读,音读有唐音吴音汉音,放在词里有湯桶読み和重箱読み。前一阵很流行的一句「3月1日は日曜日で祝日、晴れの日でした」,算上清浊变化这一句话里每个「日」的读法都不一样。甚至有时候根据上下文要有不同读法,比如「建立」这个词,建立国家或别的东西读唐音「けんりつ」,但是建立寺庙就要读吴音「こんりゅう」。实际阅读中还会发现有时候一个词的两种都可以接受,并没有标准答案。

关于汉字专门有个叫汉检的考试,洛杉矶考汉检二级经验

4.听力

看动画或日剧可以算是练习听力,初学阶段还可以用作验证语法,课本上的语法在片中出现了,印象当然更深刻。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要看字幕,当年最开始看动画的时候看两遍,看一遍字幕再挡上看一遍。动画的语速一般比较慢,日剧稍微快一点。不过怎么说都是在演戏,现实生活中的说话不是念剧本,还是有差异。日语的网络公开课之类的不像英语那么多,不过找找还是有的。

听写也是综合练习的一个好方法,应该说听写比翻译的要求高,因为要求能一字不差的写出来,翻译的话听不出来可以结合上下文弄个大概意思。缺点就是非常的耗时。

5.背歌词

学语言少不了背诵的过程,就像古代文人要背熟四书五经,有了这个“基本盘”再谈更高层次的发展。一般大家背的是课文,不过这里谈一谈背歌词,自觉从中得到不少益处。

一是前面也提过,课文是编出来的,写得比较规范,而实际应用一般没有这么规矩。歌词当然更接近实际文体。二是歌词题材很广泛,从古风到神经质瞎唠叨都有。三是歌词可以反复听。估计很少有人专门背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吧。

理论上来说学会五十音就可以唱所有日文歌,实际操作还是很难的,因为是死记硬背。当年按假名背下来了Only My Railgun,时至今日还是能像念咒语一样「はなてこころにきざんだゆめをみらいさえおきざりにして」,多年以后才解析成「放て、心に刻んだ夢を。未来さえ置き去りにして」。高中时代纯属用这个解闷,2010年到2011年的很多歌都做到了能默写的程度,后来明白意思了倒是容易错个词什么的。有了背诵基础就能增长词汇量,还能记住固定搭配之类的,段子就能张口就来。

Web Projects

CS571: Web Technology Homework

If you are a student currently enrolled in this class, please do homework on your own.

Source on Github

Project 1: Loan

Given a screenshot, create a static html page as close as possible.

Project 2: Airlines

Parse a json file using “vanilla” JavaScript.

Project 3: Stock (php)

Call AlphaVantage API with php to retrieve stock information. Charts of indicators are drawn with HighCharts. No other libraries were allowed.

Project 4: Stock (AngularJS and Node.js)

Similar to project 3 but built with AngularJS as front end and express.js as the back end. MarketOnDemand is used for autocomplete feature. Used Bootstrap to scale to different screen sizes.

 

Jquery Practice

Calendar

A simulated web calendar. Overlapping blocks are not completely resolved.

Slider

A slider containing 4 slides with basic animation.

Playing cross-region PSN games and earning trophies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 tends to be fragmented, I will try to summarize my experience in a comprehensive way.

First of all, PS3, PS Vita, and PS4 does not region lock any titles released on physical media. Any physical games purchased in any region can be played by any console. Downloadable games can be played cross-region on PS3 and PS4 using the presumably family share functionality. This is not possible on PS Vita because only one account is allowed to be used on one device. You must buy a physical cartridge to play a game from another region.

There are quite a number of PSN regions, but they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Japanese region, Western region, and Asian region. I strongly recommend using a Japanese region account as a primary account, because there are many niche games in there that will never release in the West.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PS Vita. Besides a couple launch titles back in 2012, most of the vita games are made by Japanese developers. A lot of RPG and ACT games are making a Western release now, but most ADV or Galgame porting with easy platinum trophies are not likely to be localized. When it comes to PSN+ free games, Asian region is very similar to Western region most of the time, whereas Japanese region can give out some really distinct titles.

The language of a game and how many trophy lists it has is a really complicated matter. It’s totally at the mercy of developers and publishers, so the best we can do is just analyze them case by case.

It is relatively easy in terms of different platforms, either everything is in one list or they are separated. From a trophy hunter’s perspective, games that support cross save are naturally easy stacking platinums. For example, the famous Sound Shape has a trophy list on each platform. After earning one on any of the three, you can then enjoy a platinum popping in 10 seconds on the other two. If cross save is not supported then you’d have to play it again legitimately. Having one list across all platforms is not all that bad. In a game called Super Exploding Zoo, you can boost multiplayer trophies by starting the game on both PS4 and PS Vita, then match with yourself. Earning trophies on any of the two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ame account.

The most common way to earn multiple platinums on one title is by playing cross-region games. This applies to mostly Japanese games. Titles that released in the West first typically won’t get separate trophy lists. To start with, a Japanese game has a Japanese trophy list, then an American list that is usually combined with the European list. Chinese (Traditional is the default) and Korean lists are sometimes combined to form the Asian list, but the Korean version can stand by its own in some cases. Since PlayStation launched official business in China after the lift of console ban, a few games got Simplified Chinese lists. Actually some games have separate German and Russian lists, but I won’t consider them because of language barrier. Some examples below:
Megadimension Neptunia VII has 4 lists: Japanese, Western, Chinese, Korean.

 

Final Fantasy XV has 5 lists: Simplified Chinese, American, Japanese, European, Asian

Akiba’s Trip 2 has 9 lists: Japanese, Western, Asian, each on 3 platforms.

These examples are kind of an extreme, since most games are not that complex. I bought a copy of NieR:Automata from an American seller on eBay a couple month ago. By unwrapping I was surprised that the rating is in PEGI instead of ESRB. Afterwards the game started in Japanese which is my console system language. After all it only has one trophy list. From the screenshots above it’s obvious that single Korean versions have a lot less players compared to other versions. Of course it’ s partially because most psnprofile.com users are in the Western region, but we can still see the difference figuratively. I’m a fan of these niche Korean trophies, but unfortunately registering a Korean PSN account requires logging into a government website that verifies essentially a Korean SSN. As a result, the only way to get them is to obtain a physical Korean release.

As for Add-on/DLC’s, their region lock is stricter than games themselves. Basically only Add-on’s from the same region can apply to its corresponding game. I’ve seen people saying Add-on’s in Asian region can apply cross-region, but I haven’t verified this myself.

PSN跨区游戏和奖杯考察

网上能查到的都是比较松散的信息,在此总结一下至今为止的经验。

先上结论,PS3, PS Vita, PS4对实体游戏是不锁区的,任何区域购买的实体游戏都可以在任意主机上运行,当然也可以跨区获得奖杯。下载版来说PS3和PS4可以通过类似家庭共享的功能来跨区游戏,vita不行,要跨区游戏必须购买实体卡带。

PSN的区域虽然多,大致可以划分为日区,欧美区,亚洲区。强烈建议主帐号注册在日区,因为有很多欧美区不可能会发售的niche game,尤其是vita上的游戏,除了2012年首发的那些尝试性的作品,只有日本开发者在做了。比较明显的就是各种AVG的移植版。越来越多的RPG和ACT之类的都有发行美版了,不少也能在港区买到日文版,但是日区独占的游戏真的太多了。从每个月的PSN+免费游戏来看,亚洲区和欧美区趋同,日区有时候给的东西会很不一样。

游戏是什么语言,有多少个奖杯列表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完全取决于开发者和发行商,具体到每一个游戏真的只能case by case.

从平台上说比较简单,要么分开要么全放一起。从拿奖杯的角度来看,支持cross save的游戏自然成了白金神作。著名的Sound Shape在三个平台上各一个列表,拿了任意一个白金在别的平台上把存档同步一下,就能欣赏10秒跳白金的奇景。不支持的当然就得老老实实再打一次了。全平台共享一个列表的也不是没有花样。有个有趣的例子是Super Exploding Zoo, 可以在PS4和vita上同时打开然后自己跟自己联机,任何一方获得的奖杯都给同一个账号。

一个作品拿多次白金最可行的手段还是跨区游戏,日系游戏能用这种方法的居多。美区首发的枪车球基本上只会有一个奖杯列表,涉及到本地化的日系游戏才会出现不同语言版本的情况。最基础的有日版和美版,欧版一般和美版在一起,有时候会有中文版和韩文版。韩文版有时候会和中文版在一起组成亚洲版,有时候单独列出来。PS4在中国上市以来有极少数游戏有了简中版。还有极少的一部分游戏有单独的德国版和俄罗斯版,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只能割爱。下面举几个例子。

新次元ゲイム ネプテューヌVII有4个奖杯列表:日版,欧美版,中文版,韩文版。

Final Fantasy XV有5个奖杯列表:简中版,美版,日版,欧版,亚洲版。

Akiba’s Trip 2有9个奖杯列表:日版,欧美版,亚洲版,三个平台分开。

当然大多数游戏没有这么复杂。几个月前从eBay上拍了一个NieR:Automata, 拿到手之后一看评级标不是美国的ESRB,居然是欧洲的PEGI. 开始游戏后却直接跟随系统语言显示日语,奖杯列表也有日文版。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单独的韩版玩家数量跟其他版本差很多,虽然这跟psnprofile这个网站的使用者多是英文游戏玩家有关,但也客观地反映了绝对数量的差异。可惜韩国区的PSN注册需要登录政府网站验证身份证号一样的ID,要拿单独韩版的奖杯只能购买实体游戏。

DLC则比本体游戏严格一些,基本上本区的游戏只能用本区的DLC. 看到有人说亚洲区的DLC可以通用,这一点没有验证过。

「俺たちに翼はない」クリア感想のようなもの

「今更おれつばかよ」と思われるのも仕方ない2017年でござるが、友人からPS3バージョンをいただいたのでプレイしました。正直に言うとトロフィーを獲得したかっただけで、軽い気持ちでスタートボタンを押したものの、全ルートクリアまでなんと15時間も費やしました。それでも女の子とイチャイチャする部分を除いてほぼ全スキップしたの結果です。

まさに良い作品はどれぐらい時間が経っても色褪せないものです。2011年のアニメ放送当時は全話視聴しましたが、原作に触れなかったので話がよく分からなかった記憶があります。ゲームとは違って時間軸に沿ってまとめてくれたとはいえ、最初はなんて主人公は三人もいるではないかと思うことになるでしょう。そして物語の後半になると、三人分の知人たちが混ざったときの面白さも本作の魅力ポイントと察しました。

一番最初で攻略したのはやはりメインヒロインたる渡来明日香ちゃん。正統派ヒロインの集大成、これぞギャルゲーみたいな感じです。姫様のわりに地声でいじわるや冗談を飛ばしているところが個人的に一番キュンと来るところです。明日香ちゃんが出場するとセリフを聞くためにスキップを一時中止するぐらいです。たどり着けない二次元にいる女の子ですが、ヘッドホンから聞く声がなんか身近にいるみたいな感覚になります。好きなシーンといえば主人公が階段で不意に明日香のパンツを見たところ。わけの分からない男子生徒が変態呼ばわりして暴行を振るったときに助けてくれる明日香、そのセリフは「っていうかこの人に見られても大丈夫だよ、彼氏彼氏」。まだ仮初の関係とはいえ、学園一の美少女にそう言われると優越感が止まりません。別ルートになるとタカシが消える場合がありますが、それでも明日香は挫けずに羽田君と話したいと迫ってきます。愛しくて堪りません。最後のところに朝食を作ってくれるときにわざと包丁の音を鳴らすとか、白いワンピースと藁帽子を用意して微笑みの美少女を演じるという描写もなんらかの現実感を帯びています。素敵な恋愛体験を与えてくれ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リアルでは一生体験できませんが(苦笑)。

山科京ルートは明日香ルートとの重複が多い。最後は同じく前向きに解離症の治療を受け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明日香ルートにないのはインパクトの強いバッドエンドです。見なくても全トロフィーを取れますが、これは必見です。もともと精神不安定な京ちゃんと恋人関係を結んだあとにフリまくると、当たり前に壊れてしまいました。明言にしていないが多分明日香は殺されたでしょう。ナイフを突っ込みながら京が叫んだセリフは「お前が厚生労働省か!」。まったく意味の分かんない言葉なので調べてみました。そこであるメンタルヘルス患者用の薬が2007年で厚生労働省によって規制されたという話を見つかりました。面白いですね。

あとは玉泉日和子ですが、残念ながら星型髪飾りの巨乳のお姉さんはタイプではないです。他のヒロインとは違って身を挺して高感度を上げ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で、別の意味で正統派と言えるかもしれません。鳳鳴と香田亜衣、二人共結構気に入りました。誇り高いロリコンでございます。喋りすぎのフーメイちゃんだけでも十分面白いのに、亜衣ちゃんと主人公3人一緒になるともっと楽しいです。主人公を悩ませる二人ですが、こうしたちょっとうるさい付き合いを一度体験したい。

トゥルーエンドの小鳩ルートで真実が明かされました。複数の人格を作り出したきっかけは小さい頃のトラウマ。今の感覚から見ればいろんな作品で使われたよくあるパターンですね。

一番印象に残ったセリフと言えば「世界が平和でありますように」ーーではなく
「お前が厚生労働省か!」

域名转出花生壳或三五互联始末

现在的这个域名cwf123.com是在2009年底注册的,注册在了花生壳(Oray),实际上的顶级注册商是三五互联(中国频道)。这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第一是当年没有海外支付手段,那时候对网上支付的印象还是跳转到只支持IE的破烂银行网站,插上装了一堆插件才能运行的U盾才能登录。第二是花生壳用了很多年了,大概初一的时候开始接触建站,第一份教程指导的是用花生壳的DDNS,注册个免费的二级域名,然后装IIS,用Front Page做网页。那个年代的免费虚拟主机很不稳定,而收费主机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开销太大,再加上本来就是做个网站玩,自家电脑host就完了。当时对中国网络的认识也很懵懂,还觉得大网站下面放个ICP备案号很帅呢。不过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网络环境也比现在强太多,2010年以前还可以“外事问Google”,上Youtube搜个游戏攻略视频。再看现在,离彻底断网没多远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生壳的DDNS当然早就不用了,但是域名的使用上也没有什么问题,最近挂到了AWS的route53上,除了修改DNS记录根本不用登录花生壳。邮箱里会隔三差五收到三五互联发的提醒确认WHOIS信息准确的邮件,也相安无事。第一次收到要求实名验证的是两年前了,要求5天内提交资料,然而完全无视也没问题。今天五月底发现又在要求实名认证,而且没有认证的域名直接停止解析。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域名转出来。坚决不做域名实名制不是因为个人信息的问题,开始上网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个人信息早不知道泄露了多少了。而是因为对工信部这种做法的不适,对政府把手伸向虚拟空间的厌恶,还有说起中国网络环境的一肚子气。不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在这件事中还帮上忙了,因为WHOIS信息全填的真实信息。如果注册的时候编个假名的话那可真比登天还难了。

之前一直没想着转出是因为感觉会很麻烦,一看果然如此。从花生壳转出要填两个表格。一份是同意书,说的是这件事上海贝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生壳)没有一点责任,域名持有人负全部责任。第二个是三五互联的申请表,花生壳填了会员号。有个域名持有人章和会员号注册者章,后来才知道花生壳负责盖一个会员号注册者章。当然要附上身份证复印件,复印件上还要签名。也没多想,5月29日第二天就寄出去了。结果5月31日才收到客服回复的详细说明,说可以先发邮件确认一下再邮寄。

第一次邮寄的资料果然不合格了。第一是因为生怕跟Gmail通信会有问题所以接收邮箱写了个126邮箱,得填注册邮箱。第二是上面提到的会员号注册章。第三是要在身份证复印件上补充正楷签字。私以为写字不算潦草了,这要是硬笔书法不过关可怎么办啊。

最后一条是“办理业务需得知您转出的具体原因”。按理说域名持有者有随意处理域名的权力,注册商凭什么过问。但是在这里计较也就没意思了,直接问客服什么理由才能通过。最后得到了填写个人原因即可的回复。

因为出门所以暂时把这件事放了下来。6月5日在都江堰前往成都的火车上,连接自建的VPN失败。一查WHOIS域名已经被停止解析,Serverheld状态。臭名远扬的cn域名相信大家还记得,不过至少真的是CNNIC管理的,只能自认倒霉。合法注册了多年的国际域名被强制停止解析,这发生在2017年,21世纪的中国。

回家以后再填写一次表格,扫描发过去,等客服说审核通过了再邮寄过去。花生壳收到后再寄给三五互联,还提供了圆通的快递号。说是8个工作日以内,结果石沉大海。7月14日收到邮件,终于把授权码发过来了。马上登录GoDaddy开始转入。7月16日收到三五互联的确认邮件,转移成功。之后GoDaddy再确认一次邮箱就完全可以控制了。

总结一下时间线:

5月29日第一次寄出资料

6月9日发扫描件给花生壳

6月12日“预审”通过

6月13日第二次寄出资料

6月15日花生壳寄给三五互联

7月14日收到转出授权码

7月16日完成转移

总共用了48天。三五互联用掉了整整30天的时间。两次顺丰快递花了46元。

那么从GoDaddy和其它文明世界的注册商转出怎么办呢?登录后点击获取授权码,耗时大约3秒。

其实花生壳就算不错了,没有把详细写在网页上是他们的问题,端午假期后能主动联系也还就可以忍了。这次没有直接跟三五互联打交道,不过看他们的办事效率也知道这能看出这是一家什么公司。如果搜索从三五互联转出域名的话可以搜到Slayer的经历,这位菊苣还是USC的学长。因为三五互联阻挠他转出,直接投诉到了ICANN. 要找人撒气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最后,不要用中国的域名注册商,不要用中国的云主机。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财产,还是放在文明世界比较安全。

2017年手动报税记录 F1身份1040NR-EZ

目标读者是完全不了解米国个人报税退税过程的同学。

去年第一次报税,因为Glacier(管理一些税务表格的在线系统)有问题不能用,于是干脆手动填。现在再看简直就是瞎填的,还好金额无关痛痒,因为收入实在是太少,正确填也应该全退。今天学校还发邮件推荐Sprintax这个软件, 专门给国际生做的。试用了一下感觉问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都没有必要,还不如自己直接手动填来的快。出入境日期就算了,其实这个天数怎么填都无所谓。最后还问I20(国际学生都有的一张表,上有学校和专业之类的信息,入境必查)上的所有详细信息,问这个干嘛。还有5000免税额的问题,这个后面再提。

首先要明确报税身份,要做好出入境记录就是为了这个,用来确认是不是resident. F1(国际学生)身份可以完全忽略这个问题,进入米国的五年之内就是non-resident alien, 不用想了。所以在米国的天数大概算算就得了,不用精确到一天两天。很喜欢法律里外国人用alien这个词,I’m from Mars, I came for peace.

给非居住外国人填的表是1040NR和简化版1040NR-EZ. 使用简化版首先没有dependent, 一般来说就是没有配偶和小孩。其次收入源只有工资,小费,奖学金。如果开户炒股赚了点钱就得去填1040NR了。相信只在学校搬搬砖赚点零花钱的人不在少数,其实只有一个收入源,表单上各种看似复杂的项目都可以不理。

报税的重要依据是W2表格,W是Wage,也就是年收入一览。每个雇主负责准备并发给雇员。图中这个穷鬼搬砖一年收入只有12118.31元,第一行还减了5000成了7118.31元。这个5000是根据1984年赵紫阳(插入一声叹息)和里根签的中美税务协定减掉的征收额,学生身份前五年每年可以减5000元。1984年的5000和今天的5000分量当然不一样,不过短时间内好像没有改动的征兆。

这个5000如果已经跟雇主签好了,那么在W2上会反映出来,填1040NR-EZ就不用再写一遍了。如果没有跟雇主签好才要填一下。除了收入以外最重要的数字就是tax withheld. 为什么米国人非常积极地报税,因为收入税是先扣再退,扣掉的一般比需要实际缴纳的要多,收钱的事当然愿意干了。

每个项目怎么填都有详细的说明,对于这种极简单的情况,先减去88.83(州税),再减去4050的exemption. 这个是每个人都有的免征金额,每年的数字都不一样,高收入者会减掉部分或完全没有,穷人当然能全部拿到了。最后算出征税部分是2979.48, 通过查表得出应缴299元的税。因为已经扣了564.88, 所以应该退税265.88. 用软件填的话应该会四舍五入保留整数的样子。下面就是填上银行帐号坐等收钱了。

第二页是上面提到的在米身份和停留天数什么的。平时对于自己的出身很愤愤,到了退钱的时候还是很乐意写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最重要的联邦税之外还有州税,每个州的规则都不尽相同。加州的算法感觉比较奇怪,有很多奇怪的计算。也是有一定的免征额度,最后算出可以从88元中退57元。不管算的对不对反正已经尽力了。总之应该能拿到323元,又可以买几个游戏了。